驱车沿着省道S283驶入位于茂名市金塘镇,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一座座标准厂房、一片片沃野迎来新的希望,一派乡村和美、产业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面貌映入眼帘。
2021年6月,广东全面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域全覆盖推进乡村振兴。首批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紧锣密鼓入驻广东省各地乡镇开启为期三年的驻镇帮扶之路。
三年间,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珠海市和茂名市组建59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爬山头、走田埂、访农户,足迹遍布茂名的每一寸土地。
截至2023年,茂名市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不稳定户占原有劳动能力脱贫户比例由2021年的0.76%下降到2023年的0.33%,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2023年有劳动能力脱贫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3.56元,较2022年增长6.42%。
抓产业支撑,增强内生动力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中国南海之滨,依托丰富的工业资源与农业资源,又有“南方油城”“中国水果之乡”之称。
产业兴,则农村兴。茂名的乡村产业如何壮大?茂名市委、市政府及驻茂名市各工作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年驻镇,茂名市创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持续推动“6+18”产业平台建设,提升“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富民兴村产业,高质量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驻信宜市丁堡镇工作队原队长骆庆军谈及驻镇帮扶的思路,工作队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造血式思维推动丁堡镇产业发展。在他的带领下,三年来丁堡镇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相继打造“信香荔”、“大头菜”预制菜、肉鸽养殖、红黑米加工、甘薯种植等7个特色产业项目,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农业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园
“作为水果之乡,新安的农业条件不错,但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驻新安镇工作队原队长孔令辰明白肩上的压力与责任。他带领工作队将新安的短板变为潜力板,开展“退桉种果”生态发展路径,清退影响生态可持续发展桉林,发动指导农民群众广泛开展果树种植,组织完成退桉种果面积2500亩,建立产业示范基地6个,预计每亩可增加经济收入0.4万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创建镇级农业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园,通过资源集聚以及进驻企业带动,逐渐凝聚了以新塘村为核心点的产业集群,推动新塘村集体经济从2021年的9600元增加至2023年的25万元,翻了25倍。目前,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近8万亩、年总产量15万吨、年产值13亿元。
驻石板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和大棚连片的方式,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小田变大田、大田变优田,使农田“集中、连片、高效”。仅在灯笼坡村就流转土地共120多亩,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年产量约30万斤,年产值约600万元,真正让土地“流”出活力、“转”出潜力。因村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壮大“一村一品”种植产业,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发展夜市经济、设置村级农产品展示区、举办灯笼坡桂味荔枝展销会、开展电商直播带货培训等,为产业发展赋能!
抓创新富民,注入发展活力
村民收入如何增加?茂名市委、市政府及驻茂名市各工作队充分发挥好帮扶单位资源优势,谋划了一条助农富民的好路子。通过推动参与消费帮扶各类主体的需求与帮扶地特色产品供给信息精准对接,借助电商直播、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帮助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累计实现消费帮扶金额4.14亿元!
“工作队以电商为切入口,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盘活全镇撂荒地1000多亩,加大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力度。”驻观珠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原队长何映红说,依托电商平台销售,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茂名方案!
驻观珠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通过打造“电商+龙头企业+公司+农户”的全产业链模式,将观珠镇“土特产”沉香及特色农产品推介出去。
从高大上的“沉香雕件”到小巧精致的“沉香手串”,从“无公害种植”的“千禧圣女果”“冰淇淋番薯”“黄金百香果”到“高标准智慧种植”的“猫山王榴莲”,观珠镇的特色产品越来越丰富,广受市场青睐。
工作队以电商为媒,以“赛”为营,举办为期3天的直播大赛,30多个电商团队同时进行直播,直播期间销售单量达2.5万单,销售额超600万元。电商助销促进观珠镇沉香产业转型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速,真切地促进了村民增收!
与此同时,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借力“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引进优质企业,培育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创新合作帮扶模式,促进特色农产品提升质量,积极引导本地经营主体不断开拓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在茂名市委、市政府及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累计已有459家企业到帮扶镇投资,投资额达40.37亿元,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低收入人口5.13万人,共建帮扶车间299个,吸纳就业1.94万人。
利用村民闲置宅基地建成的乡村振兴帮扶车间。
驻平定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协调深圳市茂名商会会员企业广东深融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深融生态橘红产业园,与60多条自然村签订化州橘红鲜果保底价收购协议和共建万亩种植基地协议,直接带动2万多农民就业增收。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茂名市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工作信条。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
抓民生改善,增强乡村磁力
位于茂名市金塘镇的露天矿生态公园,曾因长期无序开采,成为“城市伤疤”。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生态修复,现已旧貌换新颜:一汪湖水在阳光下显得碧蓝、不时有白鹭从天空飞过,一条观光铁轨沿途的油甘窝村、上洞村、谭屋村等,村容村貌整洁如新、人居环境优美舒适。这是金塘镇“油城墟”的配套项目之一。
“圩镇环境变美了、有秩序了,河道水质变清了,油城墟特别是簸箕巷已经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点,吸引了很多商家入驻,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自家门口就业创业,幸福感、获得感满满的!”金塘镇金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水渠表示。
基础配套设施是乡村发展薄弱环节,“油城墟”的实践,正是茂名市以典型项目为引领,辐射带动全域乡村建设有效提升的生动写照!
助力丁堡镇建设绿美公园及一河两岸,为广大村民提供健身休闲娱乐场所。
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提升了!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推动完善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内道路硬底化等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如今,茂名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保洁覆盖率均达100%,行政村整村厕所改造提升完成率78.28%,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67.73%,全市美丽宜居村达标率71.9%。
镇域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了!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进一步融合。全市104个教育功能镇(街)至少建成1所中心小学,实现行政村卫生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超90%。
工作队队员发挥专业特长,为朋候小学学生上心理健康课。
乡村治理水平提升了!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帮扶单位下属党支部与所驻镇基层党支部进行结对共建。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全市987个村推广运用“积分制”,占比58.3%;1532个村推广运用“清单制”,占比90.4%。创新推进数字化乡村治理,如今茂名市有48.5%行政村推广应用“粤治美”乡村治理小程序,真正做到了利民助民富民!
茂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示范村建设,构建“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乡村振兴格局。
三载时光匆匆,“百墟千村”的点点星火,掀起高质量推进茂名市乡村振兴工作的热潮。三年期满,期待下一任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带领全体工作队成员铆足干劲,推动茂名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撰文:陈静
来源:南方农村报
灵菲配资-配资公司哪家好-杠杆股市-炒股票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