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中国经济迎来五年一度的大盘点。
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华夏时报》记者从会上获悉,过去四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相当于我国排名前三的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的总和,也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前4年我们的经济增速平均在5.5%。可以说,中国这么大的体量和增量,在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下,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应该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会上表示,除了经济总量外,中国还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第一人力资源大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建成了全球数量最多的5G基站。“十四五”时期中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需贡献率超85%
发改委秘书长袁达在会上提到,从内需整体看,过去4年中国经历了国际环境剧烈变化等多重困难挑战冲击,但国民经济保持了年均5.5%的增长速度,其中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就没有稳定向好的中国经济。”他说。
从消费方面看,过去四年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了8.6个百分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如人工智能加速融入日常生产生活,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广受消费者欢迎;360全景运动相机、AI智能眼镜等新产品火爆全网;国风国潮商品表现亮眼,汉服、文创产品等销量成倍增长等等。
从投资方面看,过去四年投资积累的资本形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持续多年快于整体投资增速,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纷纷落成。另外在民生领域,过去4年累计开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约780万套,有效解决了2000多万人的住房问题。
其中,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十四五”时期,基础设施网络更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托起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新期盼。“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过4000亿元,今年有望再节约3000亿元左右。冷链物流体系也更加健全完善,不但‘长安’能吃到新鲜的荔枝,拉萨、乌鲁木齐也不在话下。”他举例。
李春临强调,我国人均GDP刚超过1.3万美元,要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就必须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下一步发改委将持续强化部门协同、央地联动,确保 “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在年底前全部完成规划目标,并科学谋划“十五五”重大工程项目。
进军全球创新中心
2025年以来,从DeepSeek到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中国制造”的高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这也是“十四五”期间创新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的缩影。
一组数据反映出中国正从全球制造中心稳步迈向全球创新中心:2024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到10.4%,提高2.6个百分点;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68%,规模增加到3.6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其中企业是研发投入高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2024年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越来越多的产品装上了“中国芯”;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
而从大的国民经济门类来讲,从事研发设计、技术咨询等高附加值领域的企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近期,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CMF2025年中期论坛上向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例如,一部手机内部可能包含上千个零部件,其物理部件总价值约为3000元,但整机售价却达到6000元,差额主要来源于看不见的软件、专利技术、芯片内部程序等各类知识产权和服务。这些生产性服务内容嵌入硬件系统中,极大提升了终端产品的附加值。
因此他指出,“十五五”期间,中国经济进入到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阶段。从增量来看,需要重点发展中央提出的十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存量来看,基于现有的工业制造业存量体系,应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化及数字智能化的发展,依托绿色低碳与数字智能技术赋能现有的生产体系。在服务业方面,应重点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如果“十五五”至“十六五”期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27%—30%提升至35%,整体产业结构将会变得更加合理。
灵菲配资-配资公司哪家好-杠杆股市-炒股票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